抽脂手術全解析

抽脂手術自1970年代發展以來,從傳統切除進步到小切口抽吸,不僅減少了傷口,還能保護血管結構,達到身形雕塑的效果,常用於塑造腹肌、臀線等。現今關於抽脂技術如水刀抽脂、超音波抽脂、等手術方式,如果能夠了解抽脂手術原理並配合專業醫師操作及術後照護,可以更確保手術的安全與效果!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1 V1

一、抽脂大小事介紹

1.抽脂手術的起源與發展

抽脂手術,顧名思義就是針對脂肪組織的一種手術,這項手術起源於1970年代,而在1982年美國整外醫學會年會上,法國醫師Illouz正式發表此技術後便廣為盛行。有別於傳統的切除或者刮除手法,抽脂手術僅需要數個小切口,利用細抽脂管進入脂肪層,以負壓抽吸將目標區域的脂肪移除。

相較於傳統手術手法,不僅有小傷口的優點,利用細管操作可以保留組織間的穿通血管,所以可以做更大範圍的脂肪移除,不至於影響組織循環導致壞死。

2.抽脂手術的適應症

抽脂手術就像所有的醫療行為有其適應症。大眾對於抽脂第一印象就是移除大範圍的脂肪,例如腹部、腰部、背部、大腿或上臂等等區域,但是減重仍應以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搭配適度運動為第一首選,體重控制不良的人手術後仍有復胖可能。

因此近年逐漸將重心轉移至體雕上面,用於雕塑身體線條而不是改變體積,常見有雕塑胸肌、六塊肌、馬甲線、提臀、瘦小臉等等,以修飾線條為主要目的。此外也可以輔助男性女乳症或副乳手術的治療,大幅減小傳統切除手術的切口,也能增加平整性。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2 V1

二、抽脂手術技術應用

1. 抽脂在傳統整形外科的應用

在美容手術以外,抽脂也廣泛運用在傳統整形外科領域,例如接受過皮瓣重建手術的病患,往往困擾於皮瓣過於肥厚而影響日常生活,可以利用抽脂手術將皮瓣打薄修飾以增進功能。一些較大的脂肪性良性腫瘤,或者像扁擔肩等等大範圍軟組織脂肪沉積,過去需要大切口進行切除手術,也可以利用抽脂治療提升效果品質。另外較為嚴重頑固的淋巴水腫患者,已經脂肪化纖維化的組織,也能利用抽脂手術作為治療。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3 V1

2.抽脂手術-腫脹液技術

提到抽脂手術必須談談腫脹液技術,手術前在組織內灌注腫脹液可以減少術中出血、降低術後疼痛與血腫的產生。手術發展初期為乾式抽脂,抽脂管直接在組織內抽吸脂肪,但同時會流失大量血液,失血量約佔抽出體積的20-45%。Illous醫師則提出溼式抽脂,先在目標區域組織內內打入一定量溶液,以減少失血量(4-30%)。之後又發展出超溼式抽脂,打入液體量約等於欲抽出的脂肪量,此方法可大幅減少出血至1%。皮膚科醫師Jeffrey Klein提出腫脹抽脂的方法,打入的液體量是欲抽出的2至3倍,此方法也是現今抽脂技術的主流。

3.抽脂手術動力來源

另一個常常討論的話題就是動力來源,手術過程必須先將脂肪組織剝離弄鬆以利吸出。

・傳統抽脂:靠外科醫師手動完成這個步驟,再利用負壓抽吸脂肪

・動力抽脂:靠機械震動將脂肪物理性解離。

・水刀抽脂:利用高壓水流擊碎脂肪組織後以利抽吸。

・超音波抽脂:利用超音波能量,將脂肪細胞乳糜化後再抽出。

不同的動力來源有其特性,無論使用哪一種機器都能完成抽脂手術,應視手術需要與操作熟練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機器。

4.抽脂手術風險及併發症

接著要提潛在風險與併發症。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凹凸不平,發生率可達20%,也是客訴糾紛的一大原因,原因可能有術前評估不完整、抽吸的量不當、對於組織解剖學不了解或技術不純熟造成。

術後血腫血清腫也是常見的併發症,所以良好的術後照護在這上面格外重要。也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併發症,例如意外的腹內臟器穿刺、壞死性經膜炎、深部靜脈栓塞或者肺栓塞等。要特別提的是大面積抽脂時候,手術暴露部位大,且打入的腫脹液體較多,因此術中患者失溫的機會提高,也要格外注意體液、離子平衡與麻藥中毒的可能。

因此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」中明確規範,抽脂屬於8類高風險醫美手術,當脂肪抽取量達1500毫升或總抽出量達5000毫升之抽脂,必須由整形外科、皮膚科、外科、婦產科專科醫師操作,而且99床以下之醫院或診所,應訂定緊急後送轉診計畫,以確保病患權益。

抽脂手術雖然不是最新的技術,但是隨著醫學美容盛行近年討論熱度很高。其使用的領域很廣,病患或消費者必須在跟醫師詳細討論後,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,醫療人員也應該充分提升自己的本質學能,才能提供最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。

三、水刀抽脂、補脂

1.水刀抽脂、補脂原理

抽脂的原理很簡單,先在皮膚上做小切口,細長的抽脂管進入想要抽脂的區域,將脂肪解離弄鬆之後再抽吸出來。傳統抽脂是靠外科醫師手的力量把脂肪分離,但是純人力不僅費時費力,對組織的傷害也比較大,出血與術後腫脹等問題會比較高。所以各式各樣的抽脂機器發展出來,藉由機器外力來輔助外科醫師抽脂。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4 V1

水刀抽脂,顧名思義就是利用「水」的力量,抽脂管前端打出高壓扇形水柱來輔助分離脂肪,而「二代水刀」更有3種打水脈衝頻率以及4種打水流速,可以針對不同部位做調整,脂肪組織緻密的地方使用較強的水力,如果要做脂肪回填則使用較低的壓力,減少對於脂肪細胞的破壞,善用這些功能對外科醫師幫助很大。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5 V1

2.水刀抽脂優點

(1)溫和、破壞少

水刀是物理性將脂肪分離,不像超音波、雷射抽脂機器具有熱能,操作不慎可能造成組織燙傷。而且水刀的打水模式多,可以選擇最合適的出力模式,避免動力抽脂機器因出力太大而造成組織出血問題。

(2)縮短時間

水刀抽脂操作過程一邊打水一邊抽吸脂肪,可以大幅減少術前施打皮下腫脹液的量跟操作時間,減少麻醉的時間與風險,術後恢復甦醒時間也較快。另外水刀抽脂用於大量補脂肪也非常省時。

(3)適合大量脂肪回填

二代水刀機器有「回填」模式,溫和的打水壓力可以避免破壞脂肪,也沒有熱能傷害造成回填的脂肪壞死。另外抽脂過程不斷地使用水刀清洗脂肪,可以得到最乾淨的脂肪來源。而一體式的脂肪回收桶也是優勢,經過沉降排水後就可以直接回填脂肪,大大縮短操作時間,增加脂肪存活率。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6 V1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7 V1

坊間抽脂機器種類眾多,各有不同的特點,而機器只是工具,更重要的是操作醫師的專業與醫療院所的安全性。2018年衛福部頒布的「特管法」明定指出,抽取出大於1500ml純脂肪或者大於5000ml含血水脂肪屬於高風險手術,必須由特定科別專科醫師在合格的院所施作。此外抽脂手術近年定位在「體雕手術」,應著重於體表線美感的修飾,而不是作為減肥的手段,減重還是以飲食、運動、生活型態的改變為宜。

3.水刀抽脂缺點

水刀抽脂最大好處是打水的同時抽脂,可以減少打腫脹液體以及溶脂的時間,也方便直接回填補脂。但因為水刀較為溫和,處理淺層或者緻密脂肪不是強項。此外因為打入比較多的水,手術後消腫速度略慢。水刀不具熱能,好處是不容易燙傷,但組織收縮緊實的效果也比較低。

4.案例分享

Karen(化名)是職業女性,白天努力地工作,下了班也認真經營家庭。幾年下來發現身材慢慢走樣,無奈運動與飲食控制的效果有限,所以來蔡醫師門診希望藉由抽脂手術調整身材。

在檢查與溝通後,Karen對於臀部外側馬鞍區域最為在意,而大腿整體較為厚實也希望一併治療。下臀鬆垮也很嚴重,但對於穿褲子後影響較小,所以不作過多調整。最後Karen接受了水刀抽脂手術,術中抽出的純脂約3000ml。

Karen術後認真穿戴緊身褲與按摩熱敷,三個月回診時候可以看出明顯的臀部與大腿線條改變,Karen也很開心表示臀圍小了3吋,穿起衣服來也好看多了!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8 V1

四、超音波溶脂

1.超音波溶脂原理

利用超高頻超音波產身氣泡(空穴效應),將脂肪震碎並溶於水中(乳糜化)再抽取出來。震盪的過程能保留正常的血管神經,相較於其他抽脂方式,對於正常組織的破壞比較少,所以能抽得更多、更平順,手術後的腫脹較輕微,恢復期相對快,手術後的平整性也比較好。

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 網站圖 P10 V1

網站圖 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P9 V1

2.超音波溶脂優點

超音波抽脂最大好處是對正常組織的破壞少,出血腫脹少,術後恢復期快。對於頑固緻密脂肪效果好,整體外觀比較平整。而超音波抽脂機雖然性能強大,仍需有經驗的醫生操作才能發揮功能。

抽脂手術方式大不同 網站圖 P11 V1

五、抽脂術後注意事項

1.抽脂後照護

抽脂手術的體表傷口小,僅需簡單照護即可。然而抽脂後留下的空間需要時間癒合,務必配合醫囑穿戴塑身衣,術後初期可以壓迫止血,避免血水積在空腔,長期也能幫助壓平手術部位,減少凹凸不平的機會。手術前後應避免菸、酒等不良飲食,短期內避免游泳、三溫暖與劇烈運動。

2.抽脂後常見併發症

手術後初期可能發生血腫積水,輕微的僅需穿戴塑身衣,人體會自行吸收,如果積水量無法吸收,則視情況做引流。傷口癒合後,部份的人會有延遲性水腫或者疤痕攣縮問題,除了持續穿塑身衣,也能搭配徒手按摩或者LPG治療。少數的人會有局部凹凸不平的困擾,大多能靠保守治療改善,嚴重才需要重新手術治療。

返回頂端